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资讯 > 医药动态 >

深圳市中医院“国考”跻身国内前五

2022-10-20 14:25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2年9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结果。深圳市中医院在全国532家中医综合医院中位居第5名(广东省第1名),较2020年度前进了11个位次,连续4年考核等级为A+,稳居全国中医综合医院第一方阵。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下简称“国考”)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相关部门,根据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数据,对医院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衡量,并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官方权威评价。2021年度“国考”总分为1000分,深圳市中医院取得919.8分的佳绩,较上一年度提高了58分。在34项考核指标中,21项指标获得满分,7项指标得分率超过90%。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比、中药处方比例、散装中药饮片和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比例、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中药饮片使用率、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等彰显中医药特色的指标均达到满分标准,医疗质量得分创医院历史新高。

  安神定志,坚持正确办医方向

  “中医特色为本,病人权益至上”是深圳市中医院的办院宗旨。这家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服务为中心,以社会公益为导向,以人为本、以中医为本,将深切的人文情怀融入医疗实践,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深圳市中医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全过程,围绕争创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建设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的目标,持续涵养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西学中”项目,加强信息化手段运用,增加专科中医药特色,内涵发展取得长足进展。

  医院坚持以国家绩效考核工作为指挥棒,针对“国考”指标自身薄弱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设定院、科两级目标值,订立责任状并与绩效分配挂钩,提升科室改进考核指标的内在驱动力。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绩效考核指标监测预警系统,提醒院领导和责任科室进行指标改善动态管理,形成了以“国考”指标为标准、以院内综合目标考核为依托、以指标监控预警系统为抓手的综合提升方案,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

  固本培元,突出中医特色优势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中医药特色优势是中医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深圳市中医院始终将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医院的立院之本,作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医院坚持强化中医药服务功能,推进中医诊疗规范化建设,优化31个专业138个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切实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对69个优势病种的临床疗效指标进行客观评价,中医辨证施治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对改善客观指标总有效率高达85%以上。目前已形成国家、省、市重点专科梯队,包括国家级重点专科6个,省级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5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9个,市级中医重点学科25个。

  医院加强中药制剂应用,积极开发中药新药、院内制剂申报、中药协定处方研发及转化工作,推动院内制剂产学研一体化可持续发展,院内制剂使用逐年上升。

  医院开展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关,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近年来医院建成国家级冠状动脉功能学诊疗中心、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同时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着力提升住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比例,减少手术创伤及应激,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有效降低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同时,医院着力提升中医防治疫病能力,探索传统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方面的作用。作为深圳市疫情防控中医药专家组组长单位,深圳市中医院牵头编制了《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推动中医药百分百参与新冠确诊病例及重症病例的救治、无症状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优势,取得了显著效果。

  金针度人,赓续中医精粹传承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医药积累了大量医学实践经验,形成了大医精诚和医者仁心的行医追求、天人合一和执中守一的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和未病先治的中医药学术、博采众长和兼容并蓄的中医药风格等中医药精粹。

  继承中医传统,传播中医文化,发扬中医特色,让博大精深的中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让世界更加了解并信任中医,这是当代中医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圳市中医院注重对中医精华的传承,注重对中医经典的搜集、整理和应用,对其科学内涵和思维理念的研究、消化、吸收,并做到古为今用,守正创新。

  医院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开展中医经典知识竞赛、中医临床思维病历书写、中医经典系列专题讲座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经典、用经典”的学术氛围。开展西学中培训班,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已培养西医学科带头人及科室骨干80余人,进一步提高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药服务能力。

  医院注重培养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创建院士传承工作室4个、国医大师工作室8个,建设各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4个;引进张伯礼等院士和国医大师在内的国内顶尖“三名工程”高水平医学团队1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8人,省名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15人,广东省中医师承薪火工程指导老师3人;培养出省、市名优中医、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地方领军级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60余人。

  医院重视培育学科骨干、后备人才、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药创新型人才,专科人才梯队不断完善:在人才培养上,深圳市中医院舍得投放,年均投入专项资金4000万元,近4年派员前往国内外顶尖医院进修学习半年以上者380余人;医院现拥有在岗博士、博士后高学历医学人才220余人,高级职称600余人;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每年为深圳培养近200名中医住院医师,规培合格率100%;每年常规开展小讲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临床教学活动3000余次。

  医院夯实临床教学平台。医院先后创建成为广东省和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省和深圳市中医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现有博士生导师29名、硕士生导师122名,拥有临床教研室36个,已形成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的教学体系。

  医教研同步发展的同时,医院管理也更精细化。医院组建了专业化职业化管理团队。近年来,市中医院先后聘用管理专业硕士46名、博士6名,培养专科管理人才26人。市中医院选派管理骨干到国家级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进行脱产跟班学习,定期举办进修学习返院汇报会和管理工作经验分享会。市中医院也被遴选为广东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

  补中益气,秉持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中医院发展和生存之命脉。近年来,深圳市中医院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和民众需求,加大科研投入,以守正促创新,以创新固守正,运用现代科技创新中医药、发展中医药、振兴中医药。

  ——强化临床研究型导向。医院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指标在医院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推动从临床型医院向临床研究型医院转化。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同比增长61.5%。医院工作人员发表SCI论文81篇,影响因子最高达37分。2022年获批国自然课题14项,再创新高。多措并举,2021年度“国考”科研指标较上年提高了40分。

  ——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市中医院已建成深圳市重点实验室-针灸现代应用研究实验室、深圳市中药制剂研究重点实验室、深圳市中医肝病重点实验室,目前正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临床传承创新研究中心建设为基础,争创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推动临床重点专科向研究型学科转化。布局“6个国家级重点专科+9个省级重点专科+1个DME学科”临床科研一体化学科群,实施院内临床研究课题“3030计划”,每年投入近千万元,促进全院专科科研均衡发展。

  ——开展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形成一批国家级中医药标准、临床诊疗指南、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2021年就完成国际标准2项、国际指南2项、全国诊疗方案4项,在中医肝病、中医整脊等学科处于国内领先位置。

  通经活络,借力信息技术互联

  科技助力医院管理。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提升医疗质量,近年来,深圳市中医院注重数字化医院建设,通过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效率,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

  目前市中医院形成了以HIS(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电子病历为核心,基于集成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的信息化体系架构;已通过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是目前全国唯一通过六级电子病历评审的中医医院,位列“智慧医院HIC中医医院”全国榜单榜首;在管理应用方面,已开发应用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预算管理等系统,正在建设基于大数据的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院从质量效益型到精益管理型的转变。

  在智慧服务方面,医院目前已提供了包括预约挂号、缴费、AI智能导诊分诊、免费健康咨询、线上问诊、复诊开方、药品一键配送、线上检验检查预约、商保理赔、随访管理和健康宣教等一系列场景应用;在全市率先上线了移动医保支付功能,“移动支付+患者自助缴费”比例已达挂号缴费的80%以上;互联网医院已覆盖内科、外科、男科、妇科、老年病科等近20个专科门诊,“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典型案例。

  标本兼治,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中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医院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深圳市中医药事业良好发展环境。深圳继成功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后,又提出一流中医药传承创新城市的目标。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中医药事业发展投入力度,持续优化扶持政策,先后修订制定《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出台《深圳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深圳市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1+N),调整234项中医类服务项目价格,试点实施门诊中医传统诊疗项目诊疗药物、住院综合诊疗服务打包收费,建立28个中医优势病种组成的分值付费病种库,市区中医院门诊、住院财政补助标准高于同级综合医院。深圳还大力实施鹏城岐黄工程,选拔多名中医药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建立12家市级中医药健康文化宣教基地,推动50%的党群服务中心融入中医药内容,279家医疗机构等建立中医药知识角,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普及和产业发展平台。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深圳市中医院正对标国内顶级中医医院,加快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临床传承创新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肝病(区域)诊疗中心、国家中医优势病种项目、国家中医湿证重点实验室深圳工作站等建设,争创国家中医(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重点实验室,力争尽快建成省高水平医院和现代化、综合性、研究型中医名院。



本图文由中医在线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 中医药如何走进糖尿病防控主战场

    中医药如何走进糖尿病防控主战场

    作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糖尿病已对我国居民健康造成较大威胁。糖尿病可防可控,基层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薄弱环节。 基层糖尿病防治有多难?数据显示,我国基层糖尿病...

    2022-09-12

  • 中药材行业已经暴露问题 未来中药材市场供需矛盾或加剧

    中药材行业已经暴露问题 未来中药材市场供

    1、囤积压货之下,中药材供需矛盾加剧被选择性囤积压货的中药材未来价格可能大涨。这样一来,对于某些普通......

    2022-08-26